
【“四好”黨員】實干筑基 匠心鑄魂
來源:
山東正元建設公司
作者:
煙臺分公司 王麗杰
發布時間:
2025-08-25
瀏覽量:
——記山東省省直機關“四好”黨員李子家
在萬丈高樓拔地而起的背后,有一群與泥土巖石對話的“地下工作者”。他們用旋挖鉆機的轟鳴譜寫城市根基的序曲,以毫米級的精度雕刻大地的年輪。煙臺分公司項目經理部經理李子家,便是這樣一位在巖土工程建設一線深耕旋挖灌注樁基領域17年的“大地雕塑師”。作為一名中共黨員、一名帶領項目人員長期駐扎野外的項目經理部帶頭人,他以“實”的韌勁、“筑”的匠心,在平凡崗位上踐行著“四好”黨員的使命擔當。
攻堅研微,質量管理的“鐵判官”
旋挖灌注樁施工,是“與未知地質博弈”的過程。面對復雜多變的地質條件,李子家從未退縮,反而將其視為提升自我、突破創新的契機。2019年,在承建萬華煙臺工業園項目施工過程中,李子家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——入巖深度超15米的中風化巖層。面對這樣的難題,他沒有選擇退縮,而是帶領技術人員連續幾天蹲守現場,研究地質報告,結合旋挖鉆機的特性,優化鉆進參數,創新性地采用了“分級破碎+泥漿護壁”的工藝。這一創新不僅將單樁成孔時間縮短了20%,更是在提升效率的同時,確保了樁體垂直度偏差控制在0.3%以內,為項目的順利推進奠定了堅實基礎。
善于鉆研、敢于較真是李子家最大的特點。他最常說的一句話是“質量是工程的生命線”。在他的工具包里,永遠裝著三樣“法寶”:坍落度檢測儀、超聲波孔深儀和一本翻爛的質檢清單。他制定了12道工序質檢清單,從泥漿配比到鋼筋籠下放,每一個環節都親自把關,親自蹲守現場抽檢混凝土坍落度、成孔深度等關鍵指標。2021年宜昌某化工項目施工時,他發現某批次鋼筋籠焊接縫存在0.5毫米氣孔,當即叫停作業,要求37根籠子全部返工。有人抱怨“不影響使用”,他指著標語反問“地下工程不留遺憾”是寫來看的嗎?正是這般較真,讓他贏得了“質檢關的鐵面判官”稱號,他帶領施工的項目連續8年零質量事故,贏得了業主的高度贊譽。
鐵肩擔當,安全生產的“守護者”
旋挖鉆機,高近30米,動輒數十噸重,安全操作容不得半點馬虎。李子家深知這一點,他將“安全”二字刻進了團隊的骨髓之中。
每日班前會,李子家必講“三查”——設備隱患、人員狀態、環境風險。他累計開展了200余場安全培訓,編制了《旋挖機操作十不準》、兩卡兩單口袋書,讓安全規范深入人心。在他的帶領下,團隊形成了人人講安全、事事為安全的良好氛圍。
他電腦里的“案例教學工具箱”,收集了全國30起旋挖事故照片:扭曲的鉆桿、斷裂的鋼絲繩……每張照片的背后都是他嘶啞的講解:“如果操作員提前檢查液壓鎖,這個年輕人不會失去左腿。”因此,李子家非常重視隱患排查。多年來,他一直堅持“三維巡檢法”——開機前設備立體檢查、施工中動態流程監控、收工后場地清整復查。這一方法讓安全隱患無處遁形,實現了安全事故“零發生”。
情系一線,團隊信賴的“領頭人”
樁基施工常年露天作業,夏季地表溫度超40℃,冬季寒風刺骨。李子家視項目經理部員工為家人,用點滴關懷凝聚著團隊的向心力。
高溫下,他為項目施工人員配備了防暑藥箱、冰鎮綠豆湯,調整了“做兩頭、歇中間”的錯時施工方案,確保工人們的身體健康。寒冬里,他為宿舍加裝了取暖設備,讓施工人員感受到家的溫暖。當有員工生病時,他更是自駕送醫,無微不至的關懷讓員工們深受感動。
在李子家的帶領下,團隊形成了強大的凝聚力和戰斗力。大家都愿意跟著他干,因為他不僅技術過硬,更懂得關心人、體貼人。在他的帶領下,團隊多次超額完成施工任務,為公司贏得了良好的口碑和經濟效益。
扎根基層,默默奉獻的“孺子牛”
李子家以工地為家,長期工作駐守在項目一線。春節主動留守2次,手機24小時開機,隨時準備應對突發情況。哪怕深夜接到樁機故障電話,他也會第一時間奔赴現場,確保施工順利進行。
在萬華煙臺某項目多年的施工中,李子家帶領團隊高效完成了多批灌注樁的施工任務,被工程甲方萬華化學股份有限公司多次評為優秀先進個人和HSE先進單位帶頭人等稱號。
李子家憑借著響當當的良好口碑,在萬華化學湖北闖下了一片新天地。從湖北地質勘察開始,他先后簽訂了多個樁基工程合同。
城市的繁華背后,是李子家這樣的工程建設者們用汗水與智慧澆筑著城市的根基。他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著“四好”黨員的標準——政治素質好、工作業績好、服務群眾好、履行義務好。他是我們學習的榜樣,在平凡的崗位上書寫著不平凡的奮斗篇章。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著共產黨員的初心與使命,為城市的繁榮發展貢獻著自己的力量。
上一頁
上一頁
Copyright © 2014- 版權所有:山東正元建設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| 網站建設:中企動力 濟南 備案號: 魯ICP備10200765號-1